爱神、婚神之星的发现与命名
1910年8月24日晚上9点30分(格林威治时间上午11点半),美国天文学家埃里希·贝塞耳在观测金星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两颗小行星。这两颗天体被命名为"Aries"(即希腊神话中掌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及"Vegetalis"(拉丁语:主管爱情的小仙女)。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因此他们将这四者联系起来,于是有了这颗新行体的名字——爱与美之女神的爱神或婚神星。
爱神、婚神的运行轨迹
爱神星于1897年在英属加拿大被发现,1914年被正式编号为第13号。1916-1917年间由英国天文爱好者约翰.赫歇尔爵士用望远镜进行观察研究时再次确认了它的存在并为其取名为爱神星;而另一颗位于半人马座的婚神星则是在1920年由德国科学家海因茨.威廉姆森发现的,他将其定名为了婚神星。
从20年代起至5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的天文机构都曾对这两个小星系进行过系统的探测工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47年至1948年的欧洲空间局XMM-C卫星的两次飞行任务(19471949);另外还有1950年和1956年的NACS/HST-1探测器以及1962年美国发射的水手3号和1965年苏联制造的质子1号飞船等都对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爱神星的分布位图
爱神星的位置大约在赤经2h25m4s2,赤纬+36°48'0",距离我们约15亿公里左右。它在天空中的视直径约为0.35角秒(1度等于60.5弧秒,1弧度=360°,所以一度=1π×3.3322≈0.4296rad)。
婚神星则在距我们有7个半月亮大小的距离处,其位置大概在赤径12h40m4,赤纬+37°54′00"。它是全天第九大矮恒星之一,也是一颗双巨星,表面温度可达5000摄氏度以上,光度达1.75等的亮度相当于满月的5倍多,但体积比满月还要大一些,质量也比月球略重一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