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太阳系的天然卫星之一。它绕着地球旋转一圈需要29天8小时44分钟(平均周期为29.53日),而从新月到满月的间隔则约为28天12时48分4秒左右;所以满月的时间比新月早大约1个小时。
由于月球的轨道不是正圆形的,而是椭圆形或近似于圆球形。因此月球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距离是不同的——最近的时候大约是38万公里(1亿公里)。
当月球运行至离我们较远的空间位置时(如:远离黄道面),其亮度会降低约30%。
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光产生折射现象,使得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与实际所见略有差异。
虽然我们的肉眼无法分辨出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月亮的形状大小及颜色深浅的变化,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当月相发生改变时的情况。
1、观察月亮形状变化情况
(1)如果一个月中某段时间内出现两次月牙状的新月和一次半月形的老化,那么该时间段就是上弦月到下弦月的过渡阶段了!
(2)若一个月内出现了多次凸起的娥眉月被凹下去的弯钩月所取代的现象的话,那么就表示此时正处于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注意:以上判断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2、通过观测天空中的星宿来判定
(1)如果在夜晚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且呈勺口状,就表明此夜正值望月即朔月中。
(2)如果是中秋节期间观察到这样的天文景象,那就说明此时的季节已经进入了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最适合观赏美丽的星空)
3、利用白昼长短进行区分
一般来说白天越长代表越接近夏末冬初时期,反之则是春秋季时节
4、看月份是否处于闰年
一般情况下每过2个平年才会有一个闰月!
5、看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来进行划分
一般夏季的黄昏时刻是在晚上7点以后,冬季则在6点左右。
6、看天气状况
例如雨雪天气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从而影响到对月份的辨别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