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余星图
《天文大成》卷五:凡占天运者必先观其变而推之。故曰"七曜顺布、五行逆行"。盖以五星居紫微垣内为经;二十八宿在太微星下为天纪(即纲);日月金水木火土七星各依所?度以为纬也。《易传》:干知大始坤作成物者也。又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刚柔相摩",是皆指天地而言也。若夫行星分布则随斗转而行宫限矣!今按古书言星辰度数有九等:《开元步虚词注》引张子野说,"三合加会得一百八十二颗";唐李淳风《太白阴精赋》,谓"三星共聚一千二百零六颗","二星同临五百二十四粒"。然此数亦未可尽信,且多与事实不符。(如北斗每辰移一象,《元史·律历志上》载:宋景德三年正月朔旦,司天台奏称:"自初一日至十五日止,北极左旋右回一周,计三千三百二十丈有五尺,约长十三里三分,中起于牵牛之初端,终于危氏之下末"(见《续资治通鉴》)。)
《宋史·艺文类聚》录王希明诗一首,中有句云:“玉衡何用问参商”,疑系误记。据考,宋代并无专论七曜及诸星的著作;《钦定协纪辨方书》(以下简称《辨方正》)虽收有刘焯撰的《新刊增补月令广义节气解义序略》、《广寒清暑立秋小满时宪表歌并叙》。但其中所述均非天文学内容,(除对月球运行轨道和地球公转的描述外),而是有关岁时节日方面的文字。)因此,上述两书中关于七政的记载当属后人托名伪制之物。
至于所谓《春秋繁露》《晋中兴馆阁书目》、朱熹著《易学启蒙附翼》中的记载,更是不可靠了。因为从这些书的体例来看,它们都是属于一种类似目录学的书籍。这种图书一般只列目而不分类,不涉及具体的学科领域,所以不能反映某一学科的学术水平或研究状况。而且这类书中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著述,因而难免会有错误之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所谓的《春秋繁露》中所述的天文学知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