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西方占星学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人根据天象划分的48颗恒星和12个区域(黄道十二宫)。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将这48颗星星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组;每两组之间互成直角相邻排列着8座山形图案作为标记来命名这些图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道带和天球上的28个分区了。(注: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的轨道平面不是重合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夹角所以太阳照射到南北纬30度之间的地区时会出现两次日出日落现象)而每个地区的形状都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其中心点位于子午线上(即0°经线),这个位置被命名为"本初子午线"。然后以这条线的北端为起点向东西两侧依次标出赤、橙、黄、绿、蓝、紫7种颜色并各用一种动物来表示这一区域的属性特点,这样就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段也就是所谓的128星位图了!
后来随着人们对天文观察的更深入和对宇宙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12宫逐渐演变成现代意义的24节气和72地支等概念。到了16世纪后,24节气也被纳入西洋天文学的范围中去了。
目前国际通用的就是西方的阳历体系,它是以春分点的月圆缺变化周期为基础计算出的历法系统,一年有360天左右。其中分为四季,分别对应于二十四节气的立冬至惊蛰、小满到大暑以及处署至白露等等四个季节,每一季又分为三个月份,分别是孟夏(农历四月)、仲夏(公历六月)和季秋(八月);另外还有一个长夏季则是在九月或十月间。
我国传统的天文观测也是采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推算的,比如春季对应的五行为木,秋季则为金。因此中国的古代对星座的分类也大致如此。不过因为中国地域广大且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在具体分类上又有所区别。
1、按日期区分
(1)1日2日为白羊座(3/214/20)——牡羊座
(2)3/224/20金牛座(4/215/20)--金牛座
(3)5216/19巨蟹座(6/227/21)--巨蟹座
(4)7238/18狮子痤(8/199/17)—狮子座
(5)9181015处女座(10/1811/16)→处女座
(6)1116—1214天平座(12/14-11/15)-平平座
2、按时间顺序
(1)每年3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双鱼座(1号行星)(2/23),此时月亮运行到水瓶座(2号天体)/摩羯座(3/22),两者形成六合相位,这时水星的视运动速度最慢,因而出现水星西大距的现象。
(2)每年10年6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