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的起源与演变
1、12个星座名称的来源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400年)十二宫被用于表示人世的生老病死。当时人们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若干区域以对应季节:春分点位于白羊座、夏至点落在双子座的黄昏时刻为巨蟹座的开始;秋分的日影通过金牛宫的时分是狮子座的时间;冬至日的日光穿过猎户座最亮的部分时就是室女座开始的夜晚时间......这些时段分别被称为牡羊座、双子宫、蟹夫座等。后来随着岁月的推移及天体的运行,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2星座也由此产生了新的名字——这就是现代所指的"黄道带"。
2、古代中国对十二星座的说法
我国最早记载了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周礼.天宫》中载有:"苍龙连蜷于左?右角者谓房心马首兔之位";又曰:"鹑火鸟尾蛇翼龟背鱼鳞乃玄武之中主司命者也",即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此外,《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也有类似说法。
3、西方占星的传说
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天神是以动物命名的,如宙斯、阿波罗等等。他们不仅具有超人的力量而且也是各种动物的保护者和统治者。因此,在古代西方国家里就有用动物来命名星星的习惯,比如水瓶座就叫做宝瓶兽或水怪。
4、印度传统中的十二星座
吠陀经书《梨俱吠陀》(VedasaVinayana),其中将天空分成八区,称为八个地平线。这八大行星分别是:金星、木星、火星、土星(也叫天王星)、海王星(也称冥界之神普路托)、冥王星(又名迪斯)。另外还有两个小矮星(Spices)和水手九号卫星。它们各按一定轨道环绕着地球旋转并一起绕行一个共同的中心天体--太阳黑子而运转。根据这个理论,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恒星出现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也就有了所谓的二十八宿之分。(注:《梨俱吠陀》:由婆罗门教的祭司们编撰而成。)
5、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体系
中国的古老天文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观象授时的活动以及商朝时期观测星辰测定四季气候的变化情况。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岁时节日系统,并且已经出现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的概念。到了汉代更是完善了自己的天文历法体系,同时开始使用浑仪测量黄赤交角的数值。唐代以后则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系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