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起名(石家庄起名字八字)

  

  城市名称符号不能决定或影响该城市的属性和规模。 虽然只是符号,但各城市名称经常有特定的由来。 作为区域行政中心城市,其名称一般具有标志意义,命名改称极为谨慎。 随着近代石家庄多次更名,行政区档案级地位每次都急剧上升。 石家庄成为大城市行政中心城市后,其名称又回到了原点石家庄。

  “石家庄”的称谓,原符合中国传统社会村命名的最一般规律,属于以典型姓氏命名的农村村名。 “庄”字作为村落的俗称,毫无疑问是指村子。 在中国传统社会,一般以大户姓为庄名。 中国古代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是血缘纽带宗法与专制君主相结合的社会伦理关系体系,在古代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农村村落的形成又是以血缘组织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大家庭。 石家庄又称“石庄”,石庄一词在民国后许多正式文件中频繁使用。 例如,石家庄商会常常自称为“石庄商会”。 石家庄称谓流行于20世纪,并不属于对石家庄的更名,而是作为石家庄的代名词或简称而存在。 1925年正式成立地方自治团体之前,以石家庄站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初具规模,超越了原石家庄村属的边界,但从当时的地域管辖界限来看,当时认为“石家庄是自己一区,不管辖村镇”。

  石家庄首次更名是1925年市自治制成立的时候。 近代石家庄首次扩市,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石家庄与休门村、栗村的合并和全市人口规模问题。 在准备设立石家庄的市自治的过程中,恐怕无法确立自治市的人口标准。 于是在准备开始的1923年,通过“召集石家庄、休门的当地绅民,共同决议”,达成了合并意见。 1925年6月25日北洋政府批准直隶省各地11个城镇实行市自治制时,实行自治制的石家庄,定名为“石家市”,自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起隶属直隶省。 石家庄改为“石家庄市”,“市”代替“庄”,直接隶属直隶省,标志着石家庄由农村向城市转型在制度标准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石家市”的名称存在一定问题,寿命只有两个月,第二次更名的机会很快出现。 随着石家庄城市化的发展,市自治的政区实际上不再局限于石家庄村的范围,市区建筑扩大到休门村、东北栗村、西北栗村。 但其地位在合并中并未得到实际承认,构成了现实矛盾。 一方面批准设立“石家市”,一方面已经包括休门村、东北栗村、西北栗村的人口,另一方面市区建筑实际上扩大到休门、栗村地区,但合并后的新行政机关名称一点也没有反映出原来的符号。 其实,自从有了“石家市”的称呼以后,一直没有得到地方四村乡绅的认可。 旧休门村的高级化,由于多次反对新城市的市名沿用“石家市”的称呼,主张更名,当地的老官员必须出面调解,取石家庄和休门村各自的字改称“石门市”。 这是两个月内本市名字两次改变的根本原因。 1925年8月29日,北洋政府批准将“石家市”改名为石门市。 石门市“纯系和谐地方士绅的产物”,反映了农村城镇化中原村落特有的内在矛盾。 石门市的命名,与湖南省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石门县的称呼重合,触及了命名的禁忌。 命名不好,一定是输了。

  近代石家庄的第三次更名,发生在1928年南京政府撤销全国所有市政公所时。 石门的称谓表现为石门市的形成。 石门市政大厅体现为“市自治制”的成果。 市政机关取消,“市自治制”取消,石门地名识别意义成为盲点。 此后,石门陷入了荒谬的尴尬语境,石家庄和石家庄的称谓再次被使用。 这时,石门这个词并没有被明确废除。 石门公安局等机构依然沿用这一称谓,由此进入了三个称谓并存的阶段。 三个称谓的共存,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地域上的理解误差,但行政中心更名带来的一地多称现象,已经形成了政区称谓的误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影响了地方民众对近代石家庄的认识。 这一阶段石家庄知名度不断扩大,行政地位已经提高。

  近代石家庄的第四次更名,是1939年10月7日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正式批准石门设市的时候。 “石门允许设立该市”。 市制正式重新确立,市名继续采用此前的石门称谓。 这次从1938年1月开始准备“石门市公署”,到正式批准成立市政府为止的一年零九个月时间里,经过多次市政研究会,反复协商讨论了人口、地区、税收等问题,但没有涉及到市名问题。 那是因为在准备市政府的过程中,没有提到市政府的名字,没能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因此,1939年10月出台的本市规划大纲,仍然使用“石家庄”的称谓《石家庄市都市计划大纲》。 这次建市后,石门市的地位迅速提高。 1940年4月24日,河北省公署将全省分为八道,其中,真定北海道公署(后改称真定行政区)也正式落户石门市日华大道。 真定北海道公署的管辖区域为束鹿县、正定县、石门市等22个县1市。 一九四三年一月,石门市改为省辖市,成为冀中南地区名副其实的行政中心。 由于石门市军政中心地位的关系,被确定为华北六大城市之一,行政中心地位迅速提升。

  石家庄近代第五次更名的机会在于抗战胜利后设市接受审查的过程。 国民政府接收日本殖民时代的真定道公署和石门市公署后,国民政府设立的石门市历史上并不存在,因此无法收回市府的说法。 于是,国民政府开始正式履行设市的报纸审批手续。 申报过程中,多次提到变更本市市名的问题,手续延期。 1946年5月成立市政府,到1947年2月为止,相关市申报材料齐全。 “这件事因为更改了市里的名字,所以延长了报纸,将市里的市区面积、人

口数字、连同区域图说,各四份一并请鉴赐核转。”从河北省民政厅厅长有关报审文件的批 示中,可以发现问题的焦点集中于政区名称的重复。由于石门市与湖南石门县同名,此外亦有不益沿用日伪政权市名之含义在内,故中央内政部提出了明确意见,“指示另拟名称”,对于“此案是否依 照指示,改称石庄市”,省民政厅希望市府认真考虑遵办。当时国民政府确有更换市名之建议, 从内政部公函中,可以得到印证。例如,内政部公函批示提及“应另拟名称,以备采择”,“并拟改称石庄市”等,相当明确地表示出希望市府换名的意图。由于石市政府另有考虑,坚持沿用石门市的称呼,但是也表示如果将来确有改名之必要,亦要待局势稳定后,再专案办理。最后,省民政厅同意了市府意见,最终,获准暂用旧名不改。随着石门市政府的成立,河北省第十一区专署也设驻本市,所辖地域包括:正定县、获鹿县、藁城县、栾城县、高邑县、赵县、柏乡县、灵寿县、平山县、元氏县、赞皇县等共计12个县。石门市在抗战胜利后依然保持着其军事行政中心的重要地位。

  近代石家庄的第六次名称变更,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之后。仅两天之后,1947年11月14 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布了布告,“委任柯庆施为石门市市长。"说明解放之初,仍称石门市, 当时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城市政权名称为“晋察冀边区石门市政府”。1947年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秘字第一号通知,正式宣布“石门市自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石家庄市隶属于晋察冀边区,政权名称 为“晋察冀边区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这次更名与以前五次变更名称都有所不同,以往都是由市级以 上的省级政府或中央机关宣布更名,而本次改为石家庄称呼的则是石家庄市政府自身。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察冀中央局合并,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迁至石家庄。1948年8月华 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市改属华北人民政府。据1948年11月2日华北人民政府通知,市政府不再冠以“晋察冀边区”字样。1949年1月19日华北人民政府令,“自即日起,本府直辖之阳泉市改归石家庄市政府领导。”1949年8月1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石家庄市改属河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8月5日,石家庄专员公署也在本市成立,并驻本市。 从20年代的市自治政府筹备,到建国前夕成为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石家庄作为行政中心城市称谓数度变更,最终复归原称。近代石家庄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成为大都市行政中心城市,成为了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的典型。


近代河北石家庄城市名称六次变更

本站站长注释
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讲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1101144592@qq.com

作者头像
瑞特利创始人

刘敏

上一篇:吴正虎(吴正虎)
下一篇:新婚祝福语简短创意(同学结婚祝福语简短创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