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怎么来的?其实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十二个星体是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它们的位置和方向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黄道带区域:
白羊座、金牛座......依次类推。那么这些位置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太阳的视运动(也就是绕着恒星转),它决定了行星运行的速度;而地球的公转速度则影响了各行星的运转周期。所以当我们观察星空的时候就会看到各个天体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匀速转动——这就是所谓的黄赤交角了!
这个角度的大小就是决定了一个天体的方位,比如月亮离我们的距离越近,它的视角就越小,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相也就越多变;同样地,由于月球每天自东向西旋转一圈,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到满月的时间也正好是一年中的12个月份里的一天一夜。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人们逐渐发现很多天文现象都出现了偏差,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假说:那就是当某个星球与另一个星球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其相对位置的偏移程度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影响到了它们的视线范围大小及视觉感受。根据这一假设,科学家把太阳系内的所有星星分为四组,每两组之间都有一定的夹角,其中第一组的两个相邻星系的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平面叫做本初子午线(简称地平圈)。
然后他们用数学公式计算出这四个平面的倾斜度分别为0°、21.5%、50.5%、62.5%。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星系相对于其它三个星系来说更靠近的话,那么这个星系的天文特征就要比其它的要明显得多。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而已不过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这个说法的正确性比如说著名的勃望远镜就可以用来测量银河中两颗最亮的恒星的距离,而且还可以测定出这两个亮星之间的间隔宽度等参数。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仪器也能用于测算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包括光线的传播路径等等。
现在你知道了吧,原来每一个星体和每个星座都是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