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西方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星象符号。在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它们被称为占星星座、黄道十二宫的统治者等;到了近现代社会人们则习惯称之为"出生日期"。
由于地球绕日运行有规律可循且视太阳为运动中心,所以人类所居住的陆地(主要是北半球)与恒星间的相对位置便可以确定出来。根据这一原理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恒星的周年视运动的轨迹称为黄道面或白道,而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来计算黄道的交角即得到节气时刻和四季变化情况的方法就叫做定气和定时。
我国传统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以朔望月周期为基础,参考回归年长度制定出来的纪时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日之一,也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之一。
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轨道根数作为月份划分的基础的日历制度就是太初历。
太初历太初历是以月球环绕地球的运转周期为一年的依据制定的历法是公元前453年由希腊人创立的一种新型历法体系。
该历法的核心内容是设置闰月和置平方法以及将岁首定为春分点而不是冬至点等等,这些特点都明显地带有西方的印记。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新式历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并产生了一些融合的现象,比如中国民间就有用春节过年的时间做除夕的习惯,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太初一脉相传的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精华部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完全不存在缺陷之处。例如它的平均天数比现在的公历少11天左右,而且没有考虑季节的变化因素导致某些时候会非常寒冷或者炎热......
但总体来看它仍然不失为我国历史上最先进的一个天文系统。
那么如何区分阴历和阳历?
其实很简单,看年份即可
一般来说如果日期后面带*表示当年立春日是在正月初一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的,那就是阴历
如果是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2月份的第三个周日、3月份的第四个周六、4月份的第二个周五、5月份的第六个周一、6月份的第一个周日、7月份的第八个工作日和9月份的第一周的工作日,8、9两个月的最后一周,10、1这两个月的前三周的星期六,11、12两月的后二周后三天,12月底,1月中下旬,2月中旬,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上半月,6月末,7月初,9月末,10月初,10月下半月,11月中上旬,12月中上旬,13月中上旬,14年中旬,16年初,15年年头,17年末,18年底19年初,19年夏末、20秋始,21夏终,22冬季,23春季24夏季,25秋季,26冬季27春秋季28春夏秋冬29一年四季30一年12个月31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32一天一夜33一星期七天34一个季度三个月35半年36全年37一个月38一个星期39一日40一小时41一时42一分43一刻44一点45一秒46一分钟47一个小时48半小时49十分钟50小时51分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