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许多区域和等级;这些不同的星星被分别赋予十二个名称(即12星座),每个名字都是一物候名或动物名等。中国则用阴阳来区分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人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如"太阴、太阳",表示日食月食之期,"岁阳"、"岁阴"表示四季的变换等等。(《辞海》P466)
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有两种计时方法:一种是阴历纪年,另一种是天文纪年。这两种计年的方法是互不相同的,因此它们所采用的日历也不同——阴历只适用于农业社会时期,而天文历法是用于工业社会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的天文学到古人的天体观测记录以及由之而来的对宇宙的认识逐渐发展完善起来。
我国古代的占星家认为行星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五星行度"。古人根据木星的运行周期为十二年一次的特点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称为五季,每季度又分上半月和下半个月,这样便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了,同时每一季节又分为孟春仲夏季秋冬季四个月份。由于金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所以它的绕转速度并不均匀。当它经过某地附近时,其亮度会突然增大并达到最亮状态,此时即为该地的旺季,反之则为淡季,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八宿及四时节气之说。
发表评论